#study
评估内容 | 评估结果(中国) |
---|---|
临终关怀的公共政策环境 | 尽管在全国范围内有政府所主导的促进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政策性声明,但其内容较为空泛,未能包括发展临终关怀事业的步骤、目标与具体方案 |
临终关怀的社会参与 | 社会对于临终关怀服务的了解和认识有限。政府与社会组织几乎没有提供关于临终关怀服务的宣传 |
临终关怀服务的质量 | 止痛药物的使用仅在非常有限的条件下能够被允许使用 |
临终关怀服务的可负担性 | 政府仅为民众提供有限的临终关怀服务的补贴与方案。但对于可获得补贴的资格界限不清,民众实际上难以获得临终关怀的医疗补贴与服务方案 |
临终关怀人才资源 | 从事临终关怀服务的专业人才短缺,并且缺乏对于临终关怀专业培训的评估机制 |
年份 | 0-14岁 | 15-64岁 | 65+岁 |
---|---|---|---|
1953 | 36.28 | 59.31 | 4.41 |
1964 | 40.69 | 55.75 | 3.56 |
1982 | 33.59 | 61.50 | 4.91 |
1990 | 27.69 | 66.74 | 5.57 |
2000 | 22.89 | 70.15 | 6.96 |
2010 | 16.60 | 74.53 | 8.87 |
2015 | 16.52 | 73.01 | 10.47 |
2017 | 16.80 | 71.81 | 11.39 |
2020 | 17.95 | 68.55 | 13.50 |
2021 | 18.6 | 67.2 | 14.2 |
井喷式的中国老龄化速度
中国人口老龄化三大特点
民生困难的“新三座大山”
时期 | IMR | $e_0$ | $e_{50}$ | 性别(影响) | 社会经济(影响) | 主要死因 |
---|---|---|---|---|---|---|
饥荒和传染病大流行期:死亡率高且有波动 | 200 | 40 | 10 | 小 | 大 | 传染病流行、瘟疫、饥荒 |
传染病流行衰退期:死亡率不断下降,主要发生在年轻人群 | 100 | 50 | 24 | 增大 | 大 | 传染病但流行强度和频率减少 |
退行性和人为疾病期:死亡率稳定在较低的水平 | 12 | 70 | 25 | 大 | 减小 | 退行性疾病如肿瘤和心脏病以及意外伤亡 |
慢性退行性疾病延迟期: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尤其在老年人群 | 9 | 75 | 30 | 减小 | 减小 | 退行性疾病和意外伤亡 |
[[死亡社会学产生的框架.canvas|死亡社会学产生的框架]]
人的一生有许多不确定的时间组成,但只有死亡归宿是亘古不变的。死亡只存在于一种生存上的向死亡存在,只有理解了死,看清了人生的有限,才能更好地理解生,更清楚地看清人生自我发展的无限——海德格尔 当你面临着夭折的可能性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有大量的事情要做...在我21岁时,我的期望值 变成了零。从那以后,一切都变成了额外津贴——斯蒂芬·威廉·霍金
临床意义上的死亡界定 Unreceptive and Unresponsive No Movements and No Breathing No Reflexes A Flat Electroencephalogram No Circulation to or within Brain
临床死亡
大脑死亡
脑死亡
生物学死亡
社会学死亡
社会性死亡
生命的自然属性是指人在生物学及生理学方面的特点,即人具有的类似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自然本能,如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生命的社会属性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特性,主要表现为社会关系、社会地位、行为方式、思维态度等
涂尔干运用统计资料发现如下结果
- 在一个社会出现经济危机的时期,自杀率上升
- 在一个社会百废待兴的时期,自杀率也上升
- 一个社会的离婚率与自杀率特别是与离婚的男性的自杀率成正比
基督教&天主教 | 死是另一个全新的开始,是盼望的实现,是归回的门户,是通向永生的桥梁,是“新生” |
---|---|
伊斯兰教 | 死亡只是从今生过渡到后世的一个阶段,不必害怕他,不必恐惧他,只视他为必然来临的东西 |
印度教 | 生命是无穷无尽的一系列生命之中的一个环节,而死亡是环节与环节之间的一个连接。一切生命,即使在天上,都必有终期,不能在提案行或人间求得快乐 |
佛教 | 十二固缘:无明$\rightarrow$行$\rightarrow$识$\rightarrow$名色$\rightarrow$六入$\rightarrow$触$\rightarrow$受$\rightarrow$爱$\rightarrow$取$\rightarrow$有$\rightarrow$生$\rightarrow$老死。所有生命以它在一期生命中的意识、语言、行为三方面的善恶积累而决定来世在哪一道中以某种形式投生,生生不息,在佛教中称之为六道轮回 |
质性分析法:数字遗产
定量分析法
希腊神话:命运三女神 Klothos :在纺出可以编成命运之线的纺线之前就把好的或坏的、快乐的或者不幸的纤维编入到每条纺线中 Lachesis :在人出生的时候就将这些量好的纺线分配给每一个人,这样就确定了每个人生命的长短 Atropos :操控着令人惧怕的、用来剪断每一条纺线的剪刀,人死亡的时间就是由他决定的
地区 | CDR | 地区 | CDR |
---|---|---|---|
北京 | 5.30 | 北京 | 5.20 |
广东 | 5.40 | 广东 | 4.41 |
宁夏 | 4.57 | 宁夏 | 4.72 |
新疆 | 5.40 | 新疆 | 4.26 |
上海 | 7.20 | 上海 | 5.00 |
重庆 | 7.98 | 重庆 | 7.24 |
贵州 | 7.52 | 贵州 | 6.93 |
云南 | 7.52 | 云南 | 6.59 |
地区 | CDR | IMR |
---|---|---|
北京 | 5.30 | 5.4 |
广东 | 5.40 | 16.8 |
宁夏 | 4。57 | 27.4 |
新疆 | 5.40 | 55.5 |
上海 | 7.20 | 5.1 |
重庆 | 7.98 | 28.8 |
贵州 | 7.53 | 38.8 |
云南 | 7.57 | 33.1 |
省份 | IMR | $e_0$ | $e_1$ | $e_{65}$ | $P_{65}$ | 死亡中位年龄 |
---|---|---|---|---|---|---|
上海 | 19.59 | 72.90 | 73.35 | 14.43 | 0.80 | 76.89 |
北京 | 1597 | 71.92 | 72.08 | 13.46 | 0.80 | 75.24 |
辽宁 | 22.08 | 70.69 | 71.27 | 13.94 | 0.75 | 75.02 |
江苏 | 33.01 | 69.49 | 70.85 | 14.10 | 0.73 | 74.82 |
四川 | 58.28 | 63.96 | 66.90 | 13.34 | 0.64 | 71.50 |
新疆 | 121.92 | 60 | 67.28 | 15.67 | 0.69 | 70.64 |
年份 | 男 | 女 | 性别之差 |
---|---|---|---|
1981 | 65.8 | 68.7 | 2.9 |
1990 | 67.7 | 70.9 | 3.2 |
2000 | 70.08 | 73.71 | 3.63 |
2010 | 75.1 | 79.9 | 4.81 |
![[生命表的类型.canvas|生命表的类型]]
年龄 | 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岁) | 带残存活时间(年) | ||
---|---|---|---|---|
男性 | 女性 | 男性 | 女性 | |
60 | 16.15 | 18.53 | 2.04 | 2.75 |
65 | 12.60 | 14.45 | 1.94 | 2.74 |
70 | 9.46 | 10.71 | 1.78 | 2.72 |
75 | 6.87 | 7.58 | 1.66 | 2.65 |
80 | 5.03 | 5.03 | 1.46 | 2.48 |
【蔡元培:用美育代替宗教】 人类的生命意识、死亡审思均呈现出溢出效应,既溢出科技,也溢出人文,必然遁入信仰的领地 国人宗教皈依的依存强度参差不齐,审美意识更具有普适性,可作为必要的补充 美,表现生命,关照生命,提升生命,强化生命,同时诗化死亡,幻化死亡,对冲恐惧,抚慰忧伤
入殓之美:遗体洁净,化妆,换装,焚香
守灵之美:情景美烘托亲属-社会哀思
告别之美:讲究与将就
出殡之美:传统-现代之别
追思之美:精神气质-学术流脉的庄严美
西方音乐谱系里的安魂曲是弥撒曲的一个分支,主要用于超度亡灵,是一种以追思为目的的基督教音乐形式,其中蕴含着人们对死亡的沉思,也寄托了人们对生命不朽的美好向往。
随着时代的变迁,安魂曲逐渐脱离宗教葬礼仪式的音乐规范,不断地俗世化,演化为理解生命、豁达生死,救赎苦难,超越苦难的世俗仪式音乐以及百姓鉴赏的音乐会音乐。
著名的安魂曲有勃拉姆斯:《安魂曲》 莫扎特:《安魂曲》 布里顿:《战争安魂曲》 威尔第:《安魂曲》 坂本龙一:《安魂曲》。
频数 | 百分比 | 累积百分比 | ||
---|---|---|---|---|
城乡 | 城市 | 795 | 15.72 | 15.72 |
农村 | 4261 | 84.28 | 100 | |
社会经济地位 | 高 | 40 | 0.79 | 0.79 |
较高 | 590 | 11.67 | 12.46 | |
一般 | 3401 | 67.27 | 79.73 | |
较低 | 832 | 16.46 | 96.18 | |
低 | 193 | 3.82 | 100 | |
教育程度 | 非文盲 | 1377 | 27.23 | 27.23 |
文盲 | 3679 | 72.77 | 100 | |
死亡地点 | 家 | 4512 | 89.31 | 89.31 |
医院 | 412 | 8.16 | 97.47 | |
其他 | 128 | 2.53 | 100 |
![[意大利与德国新冠肺炎病死率差距比较.canvas|意大利与德国新冠肺炎病死率差距比较]]
![[分性别新冠肺炎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比较.canvas|分性别新冠肺炎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比较]]
农村 | 城市 | |
---|---|---|
恶性肿瘤 | 3 | 1 |
脑血管病 | 2 | 2 |
心脏病 | 4 | 3 |
呼吸系统疾病 | 1 | 4 |
损伤和中毒 | 5 | 5 |
消化系统疾病 | 6 | 6 |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及免疫疾病 | 10 | 7 |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 8 | 8 |
传染病(含呼吸道结核) | 7 | 9 |
精神病 | 11 | 10 |
农村 | 城市 | |
---|---|---|
恶性肿瘤 | 2 | 1 |
心脏病 | 3 | 2 |
脑血管病 | 1 | 3 |
呼吸系统疾病 | 4 | 4 |
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 | 5 | 5 |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 8 | 6 |
消化系统疾病 | 6 | 7 |
其他疾病 | 7 | 8 |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 9 | 9 |
传染病(含呼吸道结核) | 10 | 10 |
农村 | 城市 | |
---|---|---|
恶性肿瘤 | 3 | 1 |
心脏病 | 1 | 2 |
脑血管病 | 2 | 3 |
呼吸系统疾病 | 4 | 4 |
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 | 5 | 5 |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 6 | 6 |
消化系统疾病 | 7 | 7 |
神经系统疾病 | 8 | 8 |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 9 | 9 |
传染病(含呼吸道结核) | 10 | 10 |
男 | 女 | 合计 | |
---|---|---|---|
全国 | 8.40 | 7.34 | 7.88 |
在业人员 | 13.20 | 11.07 | 12.24 |
不在业人员 | 3.75 | 7.28 | 5.97 |
专业技术人员 | 7.10 | 2.12 | 4.85 |
干部 | 7.25 | 3.61 | 6.83 |
办事人员 | 6.01 | 2.08 | 5.01 |
商业工作人员 | 8.83 | 3.59 | 6.39 |
服务工组人员 | 14.27 | 4.60 | 9.28 |
农林牧副渔劳动者 | 15.95 | 13.68 | 14.86 |
生产个人及有关工人 | 7.16 | 3.15 | 5.73 |
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 | 10.49 | 12.29 | 11.25 |
困境 | 需求 |
---|---|
精神挫折 | 精神慰藉 |
经济困难 | 经济扶助 |
家庭功能缺陷 | 重建家庭 |
社交边缘化 | 社会融入 |
养老照料缺失 | 养老送终 |
隔代子女教育 | 隔代子女教育 |
排序 | 变化事件 | 压力指数 | 排序 | 变化事件 | 压力指数 |
---|---|---|---|---|---|
1 | 配偶死亡 | 100 | 11 | 家庭成员患病 | 44 |
2 | 离婚 | 73 | 12 | 妊娠 | 40 |
3 | 夫妇分居 | 65 | 13 | 性功能障碍 | 39 |
4 | 坐牢 | 63 | 14 | 增加新家庭成员 | 39 |
5 | 家庭成员死亡 | 63 | 15 | 业务上重新调整 | 39 |
6 | 个人受伤或患病 | 53 | 16 | 经济状态的变化 | 38 |
7 | 结婚 | 50 | 17 | 好友死亡 | 37 |
8 | 被解雇 | 47 | 18 | 改行 | 36 |
9 | 复婚 | 45 | 19 | 夫妻多次吵架 | 35 |
10 | 退休 | 45 | 20 | 中等负债 | 31 |
如果丧亲的悲伤过分强烈、持续时间长、有延迟,或者是抑制或扭曲,就被认为是异常的
异常强烈的悲恸
延长悲伤
延迟悲伤
抑制或扭曲悲伤
丧亲哀伤的四种典型类型
慢性哀伤反应 | 哀伤历程不断延长,无法达到终点的哀伤反应 |
---|---|
延时性哀伤反应 | 在事件初发时期无哀伤反应,一段时间后出现过多、过强的哀伤反应 |
剧烈哀伤反应 | 出现剧烈的、身心无法负荷的哀伤反应 |
转化性哀伤反应 | 哀伤转化或隐匿在其他负性情绪和行为中 |
不应当把自杀看作突发的独立的不幸事件,而应将其视为一系列不幸事件中的主要实践,它必然会引起悲伤,但也会带来解脱
利己型自杀 | 利他型自杀 | 失范型自杀 | 宿命型自杀 | |
---|---|---|---|---|
描述特征 | 个人并不感到与广大社会相关 | 个人将群体利益置于ta个人之上(义务性的,强烈的或非强制性 | 当社会缺乏秩序时,个体自杀 | 个人的自杀原因感到无法控制ta自己的生命 |
例证 | 贫民窟无业游民的自杀 | 老年爱斯基摩人的自杀 | 股票破产者的自杀 | 囚犯自杀 |
心理指标 | 沮丧和忧郁 | 责任感、羞耻感和负疚感 | 不安全失望 | 恐惧、听天由命 |
排序 | 国家或地区 | 男性 | 女性 | 总体 |
---|---|---|---|---|
1 | 格陵兰 | 116.9 | 45.0 | 83.0 |
5 | 韩国 | 38.2 | 18.0 | 28.1 |
12 | 印度 | 25.8 | 16.4 | 21.1 |
14 | 日本 | 28.2 | 12.3 | 20.1 |
17 | 俄罗斯 | 35.1 | 6.2 | 19.5 |
33 | 中国台湾 | 20.5 | 9.7 | 15.1 |
43 | 美国 | 20.2 | 5.5 | 12.6 |
45 | 德国 | 18.9 | 6.4 | 12.5 |
50 | 法国 | 19.3 | 6.0 | 12.3 |
51 | 中国香港 | 10.6 | 13.8 | 12.2 |
57 | 英国 | 18.2 | 5.1 | 11.8 |
102 | 中国大陆 | 7.1 | 6.5 | 6.9 |
自杀方式 | 5-14 | 15-34 | 35-59 | 60-84 | 85+ | 合计 |
---|---|---|---|---|---|---|
自毒 | 21.68 | 42.92 | 44/06 | 44.64 | 37.72 | 43.62 |
悬吊/绞勒/窒息 | 27.27 | 19.25 | 34.55 | 42.45 | 49.00 | 37.07 |
淹溺/沉没 | 6.99 | 9.29 | 4.67 | 3.99 | 5.19 | 5.01 |
锐器伤 | 1.40 | 4.11 | 4.51 | 2.95 | 2.10 | 3.54 |
坠落 | 41.96 | 22.38 | 10.69 | 5.17 | 4.59 | 9.52 |
其他 | 0.70 | 2.05 | 1.53 | 0.80 | 1.40 | 1.24 |
![[本土化的自杀原因解释.canvas|本土化的自杀原因解释]]
个体独立的自杀危险因素(重要程度排序)
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影响因素
性别
人格特征
精神症状
负性生活事件
人际关系
家庭关系
消极应对
基本要求
截止时间:6.24
基本体例
选题案例
研究项目文本基本要素
研究兴趣
研究问题
研究者主观判断
具备了形成假设的因素
假设形成
青年人猝死的社会影响及其预防措施研究
问卷调查
安乐死
自杀
死亡成本核算
生命定价
科学认知与思维方法的不完整,无法揭示或解释生死、苦难、诱惑的真谛
人类情感、心理具有比当下认识更为宽广的丰富性
人类不断提升的高阶诉求现代医学无法做到
医生不能迷信于医学科技的力量,也要相信信仰的力量
亡:把人藏起来,被人忘记
生得好、活得久、病得晚、死得快
善终
最终达到的境界
《殡葬管理条例》: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
国家建立基本殡葬公共服务制度,提供遗体接运、暂存、火花、骨灰存放和生态安葬等5项基本殡葬服务项目。并在价格方面实施政府定价管理。对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生活困难的重点优抚对象以及其他城乡困难群众免费提供基本丧葬服务
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实行火葬
不具备条件实行火葬的地区,允许土葬
尊重少数民族的殡葬习俗。自愿改革殡葬习俗的,他人不得干涉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社会事务司
安葬、哀悼死者的一系列礼仪活动
目的:使死者满意,生者安宁
传统葬礼
小殓
报丧
奔丧
停灵
守灵
大殓
出殡和下葬
烧七
守孝
牌位
扫墓
上海殡葬博物馆
武汉殡仪民俗博物馆
thanos